全国主流媒体走进运河之都济宁寻港产城

千年运河,奔涌不息。古老的大运河曾给两岸一座座城市带来繁荣和富饶,如今又成为这些城市发展和复兴的重要支撑。作为京杭大运河通航里程最长、运力最大的枢纽城市之一,山东济宁历来有“运河之都”的美誉。近年来,济宁充分挖掘“黄金水道”优势,在高质量推动港航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为千年文脉注入新的活力。大运河济宁段。视觉中国图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11月5日至7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指导,济宁市委网信办等全国多地网信部门主办,澎湃新闻、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承办的“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网络集中宣传活动暨年全国网络媒体济宁行将如期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将通过为期三天的探访调研,走进现代化港口、企业、物流园区、老运河湿地、遗址公园等地,沉浸式感受济宁蓬勃发展的活力,并深刻讲述济宁在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港航产业发展、运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就。做大做强港航经济“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济宁城因河而兴,依河而建,因商而荣。公开资料显示,元、明、清三个朝代均把济宁作为治运司运中心,派设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和相应的军事机构常驻于此,济宁也因此成为运河沿线的政治中心,有“济宁七十二衙门”之说。不止于此,历史上的济宁在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程中地位显赫。这里拥有古代最具科技含量的汶上分水枢纽工程;这里古河道、古闸坝众多,是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点位最多的区域;这里也是漕运要冲,历代商贾云集、百业俱兴,被称为“江北小苏州”……济宁龙拱港跑船一片繁忙的景象。周博韬摄这份宝贵的历史馈赠成为济宁现代港航物流产业崛起的重要支撑。澎湃新闻了解到,年6月,山东省出台《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年)》,提出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促进互联互动和区域开放合作,引领推动济宁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以内河港航经济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为机遇,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的目标,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全力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如今在济宁,港航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济宁新闻网报道,年1-9月份,济宁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29.8万标箱,同比增长.1%,稳坐山东省内河航运“第一把交椅”。此外,在港航基础设施上也实现了突破,航道、港口、多式联运方面提档升级,济宁公里的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山西、陕西、江苏、安微、江西等12个省市区、多个城市。山东新能船业是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济宁市委网信办供图另据公开报道,济宁六大百亿级临港产业园正在有序建设。其中,梁山港临港产业园入选“全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江北粮食物流园建成并投入运营;跃进港钢铁加工中心正式投产……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在拥有“运河之都”的美名背后,如何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传承弘扬并利用好运河文化,是济宁肩负的历史使命。十年来,济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使这条古老的航道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据大众日报报道,年,济宁开始沿古运河打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整合东大寺竹竿巷片区、铁塔寺总督府片区和济安台片区三个运河文化富集区,形成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风景廊道。目前,济宁已打造出运河灯光景观、运河夜游、运河戏院等项目,正陆续推出一批有任城印迹、历史记忆、时尚元素的文旅项目,形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济宁“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济宁文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jy/16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