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专题医院手术室护
开栏语护理工作者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因为有了他们的呵护,面对疾病,人们不再茫然若失,健康永随成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如春风般,吹散患者心灵的阴霾;用勤劳和智慧点亮了生命,温暖了岁月。在第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齐鲁晚报·今日运河联合推出“青春正能量”融媒系列报道,用笔和镜头讲述他们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护理工作者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济宁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怀揣“白衣天使梦”,身着“绿衣轻战袍”,在无影灯下,董丽军与其他手术室护士一样,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手术室中最繁琐、最严谨的工作,与医生一同为手术的安全与成功而努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约1-2小时的甲状腺择期手术,还是可长达13小时神经外科手术,她都如拧紧了的发条,不敢有丝毫懈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那份想为患者全力以赴拼搏的初心。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愿做生命的守护者初见董丽军时,一袭绿色消毒服、蓝色手术帽和防护口罩在身的她,虽被遮住了容颜,但那双爱笑的眼睛却无不透露出她的乐观与活力。自从成医院手术室护士,每日踏着第一缕晨曦而来,身披星辰归家已成为了常事。“如果能在晚上八点之前到家,我们就觉得好开心呀,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今天一天都挺顺利的。”对于每日超长的工作时间,她轻描淡写的回答着。而问及为何选择手术室,她却如打开话匣般侃侃而谈。“当老师说可以对科室选择进行一个大致规划时,我第一志愿就报了手术室。”回忆初入手术室的场景,她亦历历在目,她说在偌大的手术室内,所有人都为了一位患者、一件事情而努力,那种为了患者健康全力以赴的劲儿深深的感动着她。无论是新生儿的呱呱落地,还是患者被安全送出,欣喜而幸福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我跟过最长的一台手术是从中午12点,做到凌晨1点钟。”董丽军说,当时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因为车祸造成多发外伤,或许是与自己父亲年纪相仿,在看到的那一眼,她的内心备受触动,那一刻她心中更坚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一定要配合好医生,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就这样,她如拧紧了的发条,全神贯注地工作着,第一眼看表时还是中午,当再抬眼时已是凌晨。“绿衣战袍”下的使命,提升自我直面各类挑战“一台简单的手术也要准备50多件器械,线剪、组织剪、扣克钳、椎板咬钳、止血钳……别看它们样子差不多,用途、功能、传递方式都不同。”董丽军说,手术不同所需要的器械也不同,每个科室的手术都有不同的器械,原则上来讲,所有的器械都需要经由手术室护士的手传递给医生和其他助手。而每日除提前备好器材外,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小到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锯齿、每一块纱布的数量与完整性,大到各种仪器设备,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说细心是手术室护士必备的特质,那么学习亦是她们工作生涯中一件需要贯穿始终的事。“我们每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就会换一个科室跟手术,因为手术中会遇到其他患者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她告诉记者,因为护士面对的是各个科室、各类手术、各种突发情况的配合和处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对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更高。所以,每日无论下班多晚、身体有多疲惫,董丽军都会等做完当天的笔记,才会安心入睡。“一般当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在她眼中,工作中的业务学习、院里的各种培训、个人学历的晋升都十分重要,虽仅入职2年多,却已多次在技能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如果,努力是一种习惯,那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则让她倍受鼓舞。“医院学习的榜样挺多的,有的老师就会出国进修。”作为入科室不久的“新人”,她想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高,去帮助更多患者,去为每一场拯救生命、去除病痛的手术而战斗。4月16日,平日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的董丽军,又得知自己已过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试分数线消息。
上一篇文章: 微热点ldquo二孩rdquo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健康济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ls/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