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济全国省人大代视察济宁旅游
12月20日,驻济全国、省人大代表分别到泗水、曲阜、邹城视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视察组首先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行政情况的汇报,随后14位人大代表与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周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殷允岭、商建设,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高涛以及省人大代表、市旅发委主任杨凤东,市旅发委调研员杨绪东组成第一视察组,对济宁旅游部分县市区进行了现场视察。
视察组首先到泗水县,在泗水滨景区,代表们听取了泗水县有关文化旅游产业的情况汇报后,参观了川上诗文、海岱名川、泗水盛鼎、泗河渊源等人文景观,详细了解了泗水滨景区的文化脉略、景观特色等情况。随后视察组前往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参观了草莓采摘园、金楸民宿、精品酒店等乡村旅游点。视察组对泗水滨文化旅游、南仲都村旅游扶贫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对文化与旅游、旅游与扶贫等工作的结合和融合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曲阜市,视察组来到尼山圣境文化旅游项目现场,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后,认真视察了已经于今年五一运营的尼山书院酒店,在尼山圣境项目核心区,宫像区建设现场,代表们认真查看项目进展情况,未来建设蓝图。代表人认为,曲阜是东方圣城,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今年,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以此为契机,曲阜市文化旅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曲阜应该乘势而为。
在邹城市,视察组来到香城镇美丽乡村现场,在游客服务中心,香城镇相关领导汇报了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旅游发展的做法。随后,视察组前往该镇的石鼓墩村,游客中心、民宿、文化长廊、农家乐、创客中心、古屋记忆、地瓜井……极具乡土味道的农家体验内容业已展现在游客面前。该镇按照“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提托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整体规划探索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文化、养生休闲、农业体验等重点产业,引入电商理念,实施产业带动,以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的做法,得到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凤东介绍,济宁市以全域旅游为主线,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呈现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济宁市文化旅游呈现出“竣工一批、运营一批、在建一批、招商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列入项目库,年新开工邹城十八盘景区等12个项目,兖州兴隆文化园等5个项目竣工。尼山书院酒店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与5月1日对外开放,兖州兴隆文化园东区和西区4月份对外开放,金乡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海世界水乐园、邹城上九山古村等先后投入运营。曲阜文化国际慢城、梁山风景区等旅游大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家、省级重点文化企业、园区(基地)16个,纳入国家重点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的6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泗水泉林泉群项目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任兴集团入选中国旅游投资企业百强。
据了解,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济宁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增长极”。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济宁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7月初召开了该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上,出台了《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济发〔〕21号)、《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济办发〔〕36号)、《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济室字〔〕25号)和《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济办发〔〕40号)4个文件,制定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明确了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旅游业列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出台了《促进旅游投资消费奖励办法》,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在市场开拓、客源招徕、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引导扶持作用。旅游消费总额增量及增长率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tw/1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