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姝作品文化八宝粥读高老师

近日反复欣赏了高老师发表于《人民新闻报》上的《景之仰之》,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奇葩的比喻:高老师把济宁几千年的文化现象熬成了一碗色香味和营养都俱全的“八宝粥”!

先看分标题:“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从方位到内容:“东、西、南、北、文、武、水、佛”正好是“八宝”;在看分标题下的描述: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有教无类在线教育;有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也有偷鸡摸狗扰民乱民;有文死谏的愚忠、也有良相谋臣保终生;有虔诚礼佛,也有作秀娱乐。你善于老成谋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我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大碗喝酒、大快吃肉;你制定你的三纲五常等级规范,而我宣扬我的一视同仁、众生平等。

几千年来这种多元文化共生共存于济宁这方热土,东西南北各占一隅,不仅互不干涉,而且还相互欣赏。这种奇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滋养着济宁人民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济宁人民即温良恭俭让,又侠肝义胆,即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又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也成了中华民族主要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因此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怀着各种心情前来观光游览。朝圣者,来曲阜“三孔”肃穆聆听“仁义礼智信”;尚武者,来梁山“聚义堂“磕头拜师;乐山爱水者,来贯通京杭大运河的微山湖,可以实现你的所有愿望,信教者,来汶上顶礼膜拜佛牙舍利。至于看热闹、猎奇、作秀娱乐的游客,济宁更是玩乐的天堂,他们的举止言行在高老师的笔下活灵活现,可气可乐。在文字表达上高老师更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文言文、诗词歌赋为文章观点史证文证,民俗俚语则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而当红网络语言在与青春共舞。

整篇文章无论写作内容、写作形式还是语言表达都是纷繁多样,信手拈来,咋一看就像是一个杂粮铺:一筐、一罐地盛着红豆、绿豆、黑豆、黄豆、花生米、薏米、莲子、燕麦等等等等。各自独立,谁谁都有,谁谁又都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但是掩卷沉思后却感到,这是高老师匠心独运、物尽其用,把这些形状色彩各异、属性温凉补泄不同的东西按比例搭配好放进一口文学大锅里,点燃文字小火苗用心煮、慢慢熬,使本来格格不入的它们和谐共处不分彼此,不仅没有一丝违和感,还好像缺了谁都熬不成从内容到文学表达都如此色香味俱全的“八宝粥”!

高老师把济宁“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杂粮铺”似的文化资源的精华萃取出来,用生花妙笔熬成了精美的“八宝粥”,不仅再现了济宁历史文化的千年灵光,还充分展现了济宁人民兼容并包的宽广胸襟。另外文中史料详实,令人信服,妙趣横生的议论又富含哲理,发人深思。更令我感动的是:已是耄耋人瑞的高老师竟然对时尚、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是青春不在年龄,有趣不分老幼!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各种负面情绪依然困扰着大家,有幸品尝一碗高老师用优质文化食材熬制的“八宝粥”,有助我清心袪火、安神养心。

年6月8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孙芳姝,女,年11月出生,山东省金乡县人。年7月,毕业于菏泽粮食学校财会专业,后分配到济宁市粮食局工作,期间取得原济宁师专中文专业、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函授毕业证书,年11月退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wh/16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