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速递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3月线

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1)。其主要目的是

图1

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

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

A.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

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

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

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

3.公元前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公元前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做法旨在

A.统一财政经济

B.打击王国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方便赋税征收

4.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代官仓的设置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5.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00年至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6.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A.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

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

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

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

7.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

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8.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

A.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

B.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

C.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

D.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

A.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

B.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

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10.表1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

这反映出当时

A.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B.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

C.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D.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

1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表一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

C.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

D.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

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

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

B.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C.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

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

13.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

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14.表为~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

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

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

15.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命户部榜谕两浙江西之民:“……近来两浙江西之民多好争讼,不遵法度,有田而不输租,有丁而不应役,累其身以及有司,其愚亦甚矣。曷不观中原之民,奉法守分,不妄兴词讼,不代人陈述,惟知应役输税,无负官府。是以上下相安,风俗淳美,共享太平之福。以此较彼,善恶昭然。今特谕尔等宜速改过从善,为吾良民。苟或不悛,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于是,户部以所谕颁布浙江、江西二布政使司及府州县,永为遵守。

――《明太祖实录》卷

史学界有人认为明太祖的政策背离“唐宋变革”趋势。请结合史实对这一结论做出合理解释。(1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和《东方杂志》分别是清末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两种媒体在0世纪初大量刊登关于“十八世纪”的报道和争鸣。“十八世纪”的应用范围始终与世界历史发展相联系,而中国并未与这一词汇发生直接关联。以下表格是《申报》与《东方杂志》在至1年间对“十八世纪”的具体刊载情形。

――据牛贯杰《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中国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13分)

18.(16分)图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图3

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中、美、苏关系演变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欧洲大陆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牛瘟。相应地,英国也暴发了三次牛瘟,-年的牛瘟影响的范围最广,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关于这场牛瘟是如何以及何时传到英国,具体的时间已不得而知。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年初,瘟疫从当地国家,即荷兰或比利时通过进口的牛皮或牛犊进入英国。在18世纪,英国本土的牛瘟全部都来自欧洲大陆。

材料二年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年11月5日颁布首个针对埃塞克斯郡这一郡枢密令,提出了应对措施。后来,在议会的授权下,枢密院不断发布新的枢密令。年1月,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应对牛瘟的人员框架,郡一级的治安法官,教区一级为警役等人,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领导;限制生牛的交易和转移,并建立许可证制度;对病牛进行及时宰杀和掩埋制度;为遵守政府规定处理病牛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建立补偿制度。此后,英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多个枢密令,或对旧有规定做出改动,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断完善以上这个框架。尽管英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来遏制牛瘟的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有权《英国牛瘟与政府干预(-)》

(1)说明牛瘟在18世纪的欧洲不断流行的经济背景。(4分)

()概括指出英国应对~年牛瘟的特点,并结合英国的制度特色分析其应对

“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D.A3.C4.B5.B6.B7.D8.A9.C10.A11.B

1.B13.D14.C15.D

二、非选择题

16.(1分)

对材料结论的历史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①简要说明“唐宋变革”趋势,如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等。(4分)

②指出明太祖“榜谕”的实质,如加强人身控制;强化重农抑商以维护传统经济秩序;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想要避免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等。(4分)

③最后应说明明太祖“榜谕”对“唐宋变革”趋势的违背,如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4分)

其他合理的历史解释酌情给分。

17.(13分)

水平三:能结合材料信息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相关解释充分合理。(9—13分)

层次1:说明晚清中国媒体为何注重塑造“十八世纪”。若从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等角度阐释时代背景,表述合理可得4分。

层次:说明晚清中国媒体塑造“十八世纪”的主要特点。若从年份相对集中(年、1年刊载数量相对较多,反映其深受中国社会变动影响);涉及面较广;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阐释刊载特点,表述合理可得5分。

层次3:说明晚清中国媒体塑造“十八世纪”产生的历史影响。若从促进开启民智、启迪新知;推动近代化(如促进西学传播、为辛亥革命提供有利条件等);促进报刊业发展等角度阐释历史影响,表述合理可得4分。

水平二:能结合材料信息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准确,相关解释基本合理。(5-9分)

水平一:能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解释较为合理。(1-4分)

18.(16分)

评分说明:每个时间段4分,“空间变化”和“影响”各分。

18.(14分)

(1)背景: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欧洲内部的经济交流和联系不断增强(世界市场拓展)。(4分)

()特点:政府主导;逐渐形成严密框架;逐渐完善应对举措。(6分)

原因:维护新贵族利益;应对不力(反应缓慢,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被动跟进,没采取有效的强硬措施)。(4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RECOMMEND推荐阅读

00届全国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00学年上期第二次质量考评高三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试题

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年高考历史全国3卷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jy/10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