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山东济宁的老城门太白楼和运
山东济宁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其所辖的曲阜和邹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孔孟之乡的美誉。
另外,济宁段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是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的重要枢纽,故又有“运河之都”的称号。
年1月11日,济宁沦陷。本组图片为日本人侵占济宁后所拍摄的影像。
济宁全景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冬日里的山东济宁城银装素裹,远望济宁的城门高高耸立在远方,在蓝天之下,高大壮观。
城门楼外济宁城外,挑着担子和推着独轮车的百姓正在往城门走去。旁边有几辆满载日本军用物资的马车,一名戴着口罩,负责押车的日本士兵同时出现在画面中。
济宁城墙济宁城墙修建于金元时期的土城,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明代洪武三年(年)在土城外加包青砖,使之更加坚固。图为东城门“绥华门”瓮城外的景象。
护城河边旧时济宁一共有四座城门,除了东门绥化门之外,还有南门宣阜门,北门宗翰门和西门名萃成门。这是当时城墙之外的护城河,两名女子正蹲在河边洗衣,河岸边上,一个日本士兵背着手悠闲地看渔夫张网捕鱼。
宣阜门宣阜门的济宁的南门,圆拱形的券门上镶嵌着刻有“宣阜门”的石匾额。城台之上是两层的城门楼,屋檐下的牌匾上写着“金汤永固”的字样。这座门是古城的正门,其规模亦为四门之首。
瓮城之内济宁南门瓮城内的“大日本军入城抚民纪念碑”。此碑是在日军攻陷济宁城一周年之际,伪鲁西道道尹朱泮藻和伪济宁县县长李圣渠为表达对日军主子的忠心而立的,他们汉奸嘴脸因此暴露无遗。
南门大街站在宣阜门城墙上俯瞰南门大街。南门大街又名“五虎街”,是济宁城直通南城门的主干道。古代济宁有句俗话,叫作“先有五虎庄,后有济宁城”。其中的“五虎庄”就是五虎街的前身。
太白楼远望太白楼又名太白酒楼,地处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为古济宁“任城八景”之一。此楼原为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后因李白在此居住了二十余年,遂更名为太白楼。
近观太白楼太白楼前铺着一条长长的石台阶,台阶边立有“太白楼古迹”的石碑。太白酒楼原本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明洪武二十四年(年)迁址到现在的地方。它是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曾数次修缮。现存的太白楼为年重建。
崇觉寺铁塔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的(年),地处济宁城东南角。北宋崇宁年间,济宁一对夫妇为还愿修建了一座七级铁塔,后于明万历年间增建为九层,此铁塔是我国现存四大铁塔之一,也是我国最高、最完整的宋代铁塔。铁塔旁边的建筑为始建于北宋中叶声远楼,内悬一口大铁钟,撞击时钟声洪亮,响彻全城。
独轮车行驶在济宁郊外道路上的独轮车,车子上坐着几名妇人,有的手持芭蕉扇,有的撑着遮阳伞。这种大型的独轮车在老照片中很难见到,需要两个人前后驾驭才能保持稳定。
大运河济宁城西的京杭大运河,临河岸边种着高大的柳树,另一侧是一条宽阔的黄土大道。沿河道向前方眺望,不远处是一座横跨河道的木桥。河水不宽,却很清澈。
河边街镇济宁运河岸边的集镇,房屋密集,河边有洗衣的妇人,河面上有驾着木船经过的船夫,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运河风景明清时期,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船只载着漕粮前往京城,可以想象当年河上的繁华和热闹。康熙、乾隆南巡时,被济宁古城的美景所吸引,都曾驻跸于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ly/1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