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思维按揭农业,济宁农业高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从伟
5月19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济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济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思路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宁将用“工业思维”抓农业,同时,试点推行“按揭农业”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生体,实现金融资本的精准投放、高效利用、良性循环。
“工业思维”抓农业
“十四五”期间,济宁将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用“工业思维”抓农业,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主要抓好“六化”。
工程化,重点抓“6个1”和“双百双千”两大工程。“6个1”即: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1个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打造1个农业全产业链条,形成1个农业产业集群,培育1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乡村人才,出台1个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培育方案,确定1名链长。“双百双千”工程,即: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筛选家农业龙头企业、家畜牧养殖中心、0家新型经营主体、0名乡村好青年,进行重点支持。
基地化,重点抓“百千万”农业基地培育。每年培育一批百亩家庭农场、千亩专业合作社、万亩企业原料基地等规模化种养基地,对达到标准的基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扶持范围。
标准化,重点抓国家级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优先从大蒜、食用菌、渔湖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中,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加快产地环境、品种种质、产品加工、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行业标准修订。
园区化,重点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借鉴工业园区的理念,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个示范田园综合体。
品牌化,重点抓“济宁礼飨”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济宁礼飨”农业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全国、全球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科技化,重点抓智慧农业建设。加快推动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智慧化、智能化,放大全国“农村快递进村试点”效应,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生产基地。
试推“按揭农业”
济宁在金融支持农业方面进行了创新,试点推行“按揭农业”模式。各县市区把“按揭农业”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驻济金融机构围绕“按揭农业”,有针对性的开发信贷产品,降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门槛,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按揭农业”,新增支农贷款形成的税收全部留给银行作为信贷风险补偿金。
“按揭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所谓“按揭农业”,即按照“企业融资+建设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再由社区公司和农户“按揭”经营,最后通过企业回购实现利益再分配”的运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生体,逐步形成以“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为主的建设运营方式,从而实现金融资本的精准投放、高效利用、良性循环。
该模式主要以国有农业投资平台作为“按揭农业”的融资和投资主体,并将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部分国有土地产权及政府性资产等优质资产予以注入,在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优势种养殖产业,配套提供研发繁育等技术服务。社区公司作为平台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依托认购基地获取融资支持,负责基地后续的运营和管理。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统一指导农户实施“按揭”经营,农户只需少量投入就能享受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
“按揭农业”在创新农业农村投资方式、引导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济宁市将试点推行“按揭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稳步推进县级设立国有投资平台,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增强平台融资能力,在发展高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尽快明确试点项目、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专家研究论证,力争年底前实现“按揭农业”试点项目落地全县域覆盖。另一方面,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济宁推进“按揭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专门推进工作机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指导县市区科学规划论证,每年遴选一批市、县级田园综合体进行重点打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s/1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