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服,论对山东经济的贡献,青岛才是全省

解放前的青岛是直辖市,GDP全国第四,与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解放后为支持山东建设,将青岛划入山东省,降为地级市,税收对口山东省;青岛划入山东的初期,工业规模占全省近70%;为了充分利用青岛的资源带动全省发展,山东推动了“十万工人出青岛”的迁移潮,青岛的常住人口从年的80万骤降至年的70万;在60-70年代,青岛出钱、出力、出人在全省各地援建工厂、修建道路、创办高校,二十年时间里为省内兄弟城市创造就业岗位超万。-年,青岛医学院分别驰援临沂、德州、昌潍、惠民、莱阳、烟台等地,现在的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省医专、莱阳卫校等省内医学院校的前身都是青岛医学院分院,其中滨州医学院是青岛医学院用三分之一师资力量建设的。-年期间,青岛支援各市建厂多达近百所,其中不乏青援这样省内顶尖的食品企业。仅青岛纺织厂就分别在聊城、菏泽、淄博、临沂、枣庄、济宁等13个区市地援建了15个纺织厂或纺织机械厂。在青岛市划入山东之后,这座城市尽心竭力地驰援全省发展,财力、人力损耗十分巨大。由于新建工厂众多,山东的用电量骤增,对青岛的供电出现严重不足,导致多次出现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为了不给山东增加供电负担,青岛自掏腰包在黄岛兴建电厂,以保障供电自给自足。由于持续数十年的资源输出,青岛当时的经济也出现了困顿,一度面临自己城市在城建扩容期没钱修路的窘境。但是青岛扛住了压力,几十年来靠自己的努力发展城建,没用省里任何拨款,就连名震一时的胶州湾海底隧道都是民间融资修建的!现在的家电龙头企业海尔就是在80年代的青岛冰箱厂,困难到濒临破产的程度都没有花山东一分钱,靠自己转型融资成立了新的企业。济南承办全运会、修建奥体、打造经十东路,山东拨款支持;青岛承办08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奥帆场馆修建则全都是青岛市自己出钱。从划归山东至今,青岛为全省援建工厂、学校累计超百所,输出人才超15万,而山东则并未在青岛新建任何工厂,更没有新建任何总部企业。相反,青岛有不少市属企业变成了省属企业。年之前,青岛还不是计划单列市。在80年代初期,青岛财税上缴省级比例高达98%,创出全国记录,在青岛计划单列之前,青岛累计上缴省级规模几乎是济南三倍,而财政返还却低于济南。年10月15日,青岛实施计划单列,但却是计划单列市当中财政上缴比例最高的。年,青岛上缴中央财政22.15亿,其他分别是大连10.93亿、宁波19.56亿、厦门5.42亿,大连10.93亿,深圳4.93亿。而山东全省上缴也只有25.4亿。有人说青岛计划单列之后不给山东上缴省级,这本是错误的概念,青岛财税至今依然在上缴省级,只是比例降低了,而且青岛跟济南一样都是二级财政城市,上缴省级比例是相同的。况且如果没有青岛对接中央财政的上缴额度,山东其他城市的上缴压力就会增加,如果山东没有青岛这个计划单列市,省内其他城市不会有这么大的自留空间和返还空间。所以青岛无论是计划单列之前还是之后,都为山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80后开始,对青岛援建山东的历史就没有什么概念了,从长大记事开始就只知道青岛是计划单列,是山东经济最强市,就误以为山东是为了发展青岛所以耽误了其他城市发展。而事实上是青岛为了支援山东而耽误了自己的发展。没有青岛的山东,是民国时期人口流失第一大省。有了青岛的山东,在90年代就成为了发展最均衡的省份,到21世纪初就成为了百强市第一大省、百强县第二大省,山东入围百强最多的一年是33个县市,其中21个来自胶东,而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也成为了山东经济最发的地区。所以青岛究竟是带动了山东的发展,还是耽误了山东的发展,看到这里已经再清楚不过!青岛在过去几十年对山东的付出远大于济南,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效果也远超济南。但是青岛得到的回报远远低于济南。所以希望那些不了解山东经济发展历程的人请不要再肆意给青岛抹黑,更不要通过吹捧济南挤兑青岛的方式去制造地域矛盾。青岛为了支援山东从当年的一线城市被拆成了弱二线,一路回到如今的地位并不容易。济南搞强省会没什么不妥,若也能像青岛当年一样散尽家财援建各兄弟城市,靠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区域崛起,这才是省会的担当。不是刚红火两年就要开始喊什么反超青岛当第一,广东、江苏、福建这些民富强省有哪一个是省会当经济龙头呢?真正的强省需要群狼经济,需要百花齐放,需要至少更多强市来驱动。我希望山东的未来不止是青岛和济南的双龙会,而是希望看到烟台、潍坊、临沂、淄博等越来越多的强市形成东莞、佛山、泉州这样的竞争力。希望看到整个山东能对标江浙粤,而不是某个城市去搞一城独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s/15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