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爆炸,事发车间16名山东老乡名单
共来自七地市,籍贯多为鲁西欠发达农村
16名山东籍工人名单
段成明 济宁鱼台县王庙镇
李澄澄 济宁鱼台县王鲁镇李 芳 济宁鱼台县王庙镇高广英 济宁微山县欢城镇刘玉芹 菏泽单县杨楼镇刘 贺 菏泽单县曹庄镇苗丽香 菏泽单县龙王庙镇韩 鹏 菏泽鄄城县彭楼镇吕圣华 聊城临清市康庄镇郭振坤 聊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戈广全 聊城临清市刘垓子镇吉信斌 德州夏津县白马湖镇王秀芹 德州夏津县白马湖镇肖永武 临沂郯城县泉源乡刘箭建 枣庄滕州市官桥镇胡体生 泰安宁阳县葛石镇
发生在8月2日的昆山爆炸事故余波未平。据介绍,事故发生时,有名工人在事发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内上班。3日,本报记者逐一查实,共有来自山东七个地市的16名工人在场,大都受到爆炸冲击,部分确认目前正在接受住院治疗,还有部分尚未得知消息。特派记者陈学超冀强
多被转院异地治疗
3日中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爆炸发生地周边仍设置了数道封锁线,限制车辆与行人进入。与爆炸发生当日不同的是,在警方戒严处已设立了家属安置点,为前来寻找在爆炸中失联工人的家属们提供帮助。
据介绍,事故发生时,有名工人在事发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内上班。因前来打探失联者下落的亲属众多,所以只有把具体姓名报给工作人员时,相关人员才会进行信息核实。据本报记者多方逐一核实,8月2日爆炸发生时,共有16名山东籍老乡在场,医院救治。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16人分别来自济宁、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枣庄、泰安七地市,其中济宁与菏泽人数最多,均为四人。查阅其入厂工作时登记的信息记者发现,他们的家乡多为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南、鲁西北农村地区。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至少有6医院接受治疗,且大都被转院至苏州、南通、无锡等昆山周边地区。
至少两对“夫妻档”
另据了解,在遭遇爆炸的山东老乡中,至少有两对夫妻,分别为来自济宁鱼台的段成明与李澄澄、来自德州夏津的吉信斌与王秀芹。
据家属介绍,段成明已经在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作近三年,“老人年龄大了,又有一个七岁的孩子,所以两口子才南下打工的。为的就是多挣几个钱,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
幸运的是,段成明夫妇目前均已找到,分别被转院至苏州和南通接受治疗。
昨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夏津县白马湖镇师堤村村主任介绍,吉信斌目前已找到,医院治疗,妻子王秀芹却仍无消息。“俩人都是二十八九岁的年纪,家里有个六七岁的孩子。”
另据了解,从昨天开始,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昆山国际会展中心门口,集中采集亲属DNA,以便对伤亡者身份进行详细登记。据介绍,为保证准确率,本次只采集直系亲属DNA。
8月2日,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中受伤的人员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
苏州“粉尘企业”一律停产
事故遇难人数升至71人警方正进行DNA鉴定
昨日江苏昆山官方最新通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已造成71人死亡,人受伤。
官方解释说,2日官方通报的公布死亡人数为68人,后在清理遗体的过程中,又发现了3具遗体。
随着救援和善后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昨天开始,大量家属从各地闻讯赶来,昆山当地也对这些家属进行安置和协助。与此同时,DNA鉴定工作也已展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事发现场附近的一处家属接待点,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手中有一份名伤员的名单,但其中有许多在姓名栏上被标注为“无名氏”,年龄多在35至45岁左右。
“由于是烧伤,所以很多伤员暂时无法辨认,他们暂时也无法说话。”现场一名工作人员说,被接来的家属中,不少都因难以确认伤者,所以需要先被送往昆山国际会展中心,在那里由警方搜集DNA样本,之后陆续做DNA鉴定。“如果是确定的,那就医院。”
不少家属都集中在昆山国际会展中心。他们在警方人员的安排下填表、登记、口腔采集DNA样本。鉴定原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出结果,但警方表示这次他们将全力缩短鉴定时间,“有的只需在8小时后就能确定。”
此外,江苏省昆山市安监局局长张竣3日对外确认,受昆山“8·2”爆炸事故影响,包括富士康在内的昆山多家企业已暂时停工,进行自查,恢复生产时间表将依据随后安监部门的检查结果而定。
同时,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排除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名单,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要一家一家查,一家一家过关,对涉及机加工产生金属粉尘的企业,从现在起一律停产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复工生产,同时要对粮食、饲料、纺织、木器加工等可能存在粉尘爆炸风险的企业和作业场所,进行严格检查,逐一排除事故隐患。
监管虚设比缺失更让人绝望
“重特大事故的“必然出现”,让一切设施的所谓“完备”都陷入了尴尬境地。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只要安检“走形式”,事故就敢“玩真的”;只要安全保障是“伪装”的,这样的企业和地方就是伪善的。
2日上午,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71人遇难,近人受伤。有关部门初步判明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疑因粉尘爆炸引发。
灾难发生前,有两件先兆性事情值得深思,一个是“示火警”,一个是“报平安”——
前者,该企业两个月前曾发生“除尘设备发动机过热,出现明火,粉尘被燃”事故;后者,江苏省安监局局长7月15日曾骄傲宣称,全省已连续12年无特别重大事故。
8月2日的惨痛事故,无异于晴空霹雳,它一方面印证了企业曾有过排除隐患良机,失之可惜;另一方面上级领导被结结实实打了脸,无地自容!
事故发生后的昆山,是媒体叙述里的惯常景象:成立应急小组、调集专家、积极救治、善后安抚、停业整顿、总结教训……“善后工作有序进行”这个高频词组再次例行出现。似乎,这才是一级政府最擅长的工作。纳闷的是,既然可以总是把善后工作做得如此天衣无缝,为什么就不能把这道“完美工序”前置哪怕一步呢?
“安全生产重于天”,对于任何一家生产企业,这绝不是什么飘渺的经营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线,所谓人命关天。但是,你且看看,这家企业是怎么对待“人命”的——
首先,员工的无知令人震惊。公司职员上工之前没人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甚至连粉尘会引发爆炸都一无所知;
其次,污染问题一度被放任。此前有职工举报过企业的污染问题,不过“没听说企业被整顿,一直都在生产”;
再次,资产安全与人身安全本末倒置。有保险公司确认承保了该公司的房屋,但涉事企业未针对员工人身安全投保。
企业生产风险管控,看似制度设计,实质却是人的关怀。如果在企业和政府的眼里,人只是一个生产要素,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那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无异于“放空炮”。一个管理行为很少指向劳动者保护的企业,怎么好意思自称“现代化企业”?一个安全检查“只是走走过场”的地方怎么好意思跻身“先进地区”?
本报记者现场采访得知,死伤者多为30岁左右的青壮年,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他们个人的“惨痛意外”同时意味着各自家庭的坍塌。事故发生后,当地民众点蜡祈福,踊跃献血,爱心爆满。无法回避的是,横亘在“昆山之殇”和“人性之美”之间的那个伪装的制度完备——
表面上看来,国家安全制度是有的,行业规范条例是有的,企业操作规章是有的,甚至一波一波的检查也从不缺席,但“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一时之间,重特大事故的“必然出现”,让一切设施的所谓“完备”都陷入了尴尬境地。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只要安检“走形式”,事故就敢“玩真的”;只要管理方对人身权利心不在焉,这样的安全制度就是伪装的。
目前,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已被控制,相信分管领导被问责也是早晚的事。有必要一问:为什么丢官受处分,总发生在事故之后?这对庸懒散的“太平官”们撞大运的想法是否是一种纵容?有鉴于此,监管思路有必要调整一下:由“事故责任”逆推为“隐患责任”。意即,如果存在隐患,同样会丢官弃职,这样,或许可以迫使相关人等把身家性命的“宝”压在零隐患上,而不是零事故上。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s/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