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东方圣地文化旅
7月11日,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济宁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
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刘中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周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昌文,副市长张继民,市政协副主席蒙建华出席。会议由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傅明先主持。
会上,刘中会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委、市发改委作了表态发言;下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和《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多措并举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步伐
《意见》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推动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坚持产业市场化、全域化、集约化的发展取向,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资产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品牌打造“四大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加快把济宁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市。
《意见》指出,到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2.2%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46%;旅游消费总额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3%;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全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文化旅游企业实力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年,力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进入国家战略,把济宁建成儒家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成国际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全国文化旅游高地。要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市场化取向、全域化发展、改革创新、大项目带动,立足济宁文化旅游资源,尽快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步伐。
马平昌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文化因素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文化创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济宁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实现十三五“四大发展目标”的战略任务。抓住用好历史性机遇,做好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转化文章,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对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新引擎,推动济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把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看到我市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以更高境界、更高标准谋划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真正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全力开创济宁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抢抓机遇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济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异彩纷呈,孔孟圣贤的事迹,梁祝文化的传说,梁山好汉的忠义,佛教圣物的传奇,铁道游击队的壮举等故事引人入胜。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最能打动人心、嵌入记忆,也为景区塑造、旅游产品开发注入人文因素、提供丰富素材创造了良好条件。”马平昌强调,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要充分认识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遇意识,增强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上有更大的使命担当。要抓住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下决心把文化旅游产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推动全市产业升级的战略支点。
马平昌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认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全域旅游方向,全面系统提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真正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全力开创济宁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三年计划提升文化软实力
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自年起,在全市实施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
“计划”要求,到年,构建起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阐发体系,形成一批精品成果,充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把济宁建设成为独具儒家文化特色、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弘扬,保护和发展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复排改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优秀剧目,实现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的新突破;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创建济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类文化遗产,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档升级;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8%以上,年均增速高于GDP增幅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新跨越。
“今后一时期,我们将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以整合增加全域供给,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到年,全面构建“处处都是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研学旅游先行区,以精品打造提升供给层次,培育评定家特色研学游基地,推出研学旅游拳头产品,举办首届研学旅游节及研学峰会,打响“东方圣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以设施完善提升供给水平,全力推进旅游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到年,培育10个旅游强乡镇,个旅游特色村,0户乡村旅游示范户,带动00名农民直接就业。同时,开发旅游新业态,以需求拓展优化供给结构,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大数据推进精准营销。”杨凤东表示。
长按或扫描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s/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