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济宁历史变迁为后辈留下一串脚
用镜头记录济宁历史变迁为后辈留下一串脚印——刘树启在济宁,有一位老人,他用镜头真实记录关于济宁的社会变迁,定格着有关济宁无数的历史瞬间。9月13日,我市著名摄影家、济宁日报社原主任记者刘树启从影七十周年暨《摄影文集》发布会举行。该书是他从事摄影70年来摄影艺术学习、摄影创作实践经验及教学活动的生动总结,收录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文集深刻论述了作者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对广大摄影艺术工作者及摄影艺术爱好者起到有益的借鉴、启发作用。敬酒不吃吃罚酒可以说,今年已83岁高龄的刘树启这辈子都在从事有关摄影方面的工作,而这本《摄影文集》几乎集合了老人一生摄影实践与教学所积累的摄影论文集。“就像留下一串脚印,让济宁爱好摄影以及从事摄影工作的后辈们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昨日,记者专程拜访刘树启老师,听他讲述70年的光影人生。“我今生就干了这一件事,用镜头留下了许许多多稍纵即逝的瞬间。”出生于年的刘树启13岁开始就在济宁紫云照相馆做学徒,他说:“那时候学徒讲究‘三年学徒、帮师一年’,学徒期间没有工资,帮师的那一年也是没有工资,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摄影。”船老大回首刘树启的摄影生涯,最具艺术特色与个性色彩的是人像摄影。他的镜头里不仅有知名人物如作家乔羽,唢呐演奏家任同祥,演员白杨、侯宝林、秦怡,黑热病专家王兆俊,摄影家陈复礼等,更多的则是庄稼老汉、船老大、炼钢工人、老玉堂、淘金者、子弟兵等普通人。“头发让汗水湿得打绺的下乡知青和她身边沉甸甸、垂着头的谷穗,还有那顶大大的草帽,都在诠释着劳动在这一代人生命里所烙下的印痕;那个短裤、短衫、短发、左手抱着篮球、右手掠着发际的女子,虽然是黑白片,却一下子让人感受到她那青春的绚丽多姿……”刘树启翻着过去的老照片,一一给记者讲述照片后的故事。济宁老照片除了人物,刘树启老师还喜欢用镜头记录济宁城市风貌,一张张老建筑老景观的照片为济宁的往昔永远地留下了记忆,也为中国当代史提供了真实又十分珍贵的细节与佐证。刘树启老师喜欢看书,家里堆着满满的关于摄影方面的杂志、书籍。他告诉记者,从年在济宁市商业学校从事摄影教学工作开始,他就养成了把书上和实践中学习到、领悟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本子上的习惯,到现在已经坚持了40余年,整理的知识点足有4大本。“多条、30多万字,如果只停留在本子上就太可惜了,我希望能把这些知识留给后辈,因此,就整理出版了这本《摄影文集》。”
上一篇文章: 济宁人,这些历史名人与济宁的故事您了 下一篇文章: 下周二,济宁将拉响防空警报铭记历史,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s/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