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肢检查
脊柱四肢检查
声明:视频资源来源网络,仅供同行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脊柱检查
检查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异常弯曲,有无压痛和叩击痛、运动功能有无受限。
1.脊柱弯曲度
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明显向后凸。
检查时,被检查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躯体,从侧位和后位观察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是否有脊柱侧弯、前凸或后凸畸形。
脊柱病理性变形的常见病因有佝偻病、脊柱结核、脊椎压缩性骨折、退行性变、慢性胸膜增厚、肩部或胸廓畸形等。
2.脊柱活动度
嘱被检查者做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运动,观察脊柱活动是否受限,是否存在椎骨疼痛。
正常人脊柱运动范围因年龄、运动训练及脊柱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活动受限多见于肌肉损伤、韧带损伤、增生性关节炎、结核、肿瘤、椎间盘突出、脊柱损伤等。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嘱被检查者取坐位,躯体略向前倾,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和椎旁肌肉,正常情况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棘突压痛阳性可见于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柱外伤或骨折;椎旁肌肉压痛常见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
脊柱叩击痛检查方法有两种。
直接叩击法是用中指或叩诊锤逐个叩击各椎体棘突以检查胸椎与腰椎有无叩击痛;间接叩击法是嘱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将左手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处叩击左手背。
叩击痛阳性见于脊柱结核、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等。
四肢、关节检查
1.肢体与关节形态异常
(1)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可见于:
①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等;
②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③营养障碍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2)反甲:又称匙状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3)水肿:全身水肿见皮肤部分。单侧肢体水肿见于:
①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
成(伴随表面浅静脉充盈或曲张、皮温升高和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血栓)、肢体瘫痪或神经营养不良;
②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所致淋巴管阻塞,指压无凹陷,称淋巴性水肿或象皮肿。
(4)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由下肢浅静脉回流受阻所致。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站更明显。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重体力劳动者等。
(5)关节形态异常
1)指关节: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与骨关节病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有所不同)、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
2)膝关节:两侧不对称性红、肿、热、痛或运动受限见于关节炎;受轻伤后关节肌肉或皮下出血见于血友病;关节腔积液时可有浮髌征。
3)其他:痛风为尿酸盐沉积于关节附近的骨骼或滑膜腔、腱鞘。
最常累及趾及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腕、膝、肘等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2.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做相应肢体的伸屈动作,并从相反方向施加阻力,测试被检查者对抗阻力的力量。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造成随意运动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分别称为不完全瘫痪(轻瘫)和完全性瘫痪。
根据病变不同,所造成的表现包括偏瘫(常见于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单瘫(常见于脊髓灰质炎)、截瘫(常见于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如脊髓外伤、脊髓炎、脊髓结核)和交叉瘫(为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对侧肢体瘫痪,多见于脑干病变)。
(2)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肌张力通过反射中枢控制。
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根据观察和触摸肌肉的硬度,或做被动运动以体会其阻力大小及性质。
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损害和锥体外系损害(如帕金森病)。
肌张力降低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灰质炎)。
(3)不自主运动: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如震颤。
1)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运动。
分为静止性震颤(见于帕金森病)和意向性震颤(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2)手足搐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掌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下肢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
发生机制为血中游离钙水平降低,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医学人学习,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ys/1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