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济宁市南池小学举行迎端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的了解端午,走进端午,济宁市南池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迎端午,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端午节情思悠悠。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浪漫诗篇深入人心,感人至深;激情又浪漫的诗人们,常常与屈原心意相通。让我们跟随队员们一起品读这些诗歌吧。
一个民族需要有灵魂,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端午时节是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卫护生命、强健灵魂、激扬精神的时节。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那么,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又是为了纪念谁呢?让我们的小队员来讲讲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端午怎么会少了吃粽子呢?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它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民间普遍认为它们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佑护健康。
佩戴香囊,趋吉避害……
除此之外,南池小学的孩子们纷纷用手中的画纸将节日的起源、习俗、古诗写入手抄报中……
端午节期间队员们在各种活动中重温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这个节日平添了一种民族的力量和绵长悠远的生命力,也让后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人们受到季节性的恶劣生存环境的威胁,这就是端午时间被凸显的最初原因。为了保障生命的健康,我们的先民在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卫护生命的保健民俗,如采百草为药、取午时水、喝端午茶、戴五色线、点朱砂雄黄、儿童穿预防“五毒”侵害的背心,门口挂艾蒿、菖蒲或用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端午节在当代也就具有“卫生节”的意义。
端午节期间队员们在各种活动中重温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这个节日平添了一种民族的力量和绵长悠远的生命力,也让后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审核:韩波袁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ly/1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