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要闻济医附院ICU护士变身患者
医院里都是护士照顾病人,试想一下,如果护士成了病人,他们又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近日,济医附院的ICU进行了一场“患者体验”,七名护士切切实实做了一回“病人”:约束、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动脉针……当他们置身于这个环境,真实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ICU病人的痛苦与无助。
角色互换护士亲身体会做病人的滋味
张立文,是济医附院ICU一区的护士长。从业14年的他,深谙ICU护士的不容易,也知道ICU病人的痛苦:24小时躺着、口鼻插管、连接心电监护仪、手脚不能乱动、没有家人陪护……这种滋味并非一般人能承受,若是照顾他们的护士服务不周、不够体谅,他们便不配合、“不听话”。张立文跟科室人员商量决定:搞一个角色互换活动。他希望,通过换位体验,让护士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病人的苦衷,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找到医患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
发起这次的“体验活动”缘于他的一次患病经历,半个月前,张立文因病住院进行手术真正进行了一次“角色互换”。
“这次生病,让我由一名医护人员变成了患者,整个过程经历了手术、气管插管、留置胃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在承受这些治疗时的不容易。我希望我们ICU的护士都能体验一下角色的互换,于是发起了这样一个倡议。”张立文护士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颇有些残酷的倡议,竟得到科室护士们极大的支持,很多人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不少护士甚至希望能够同时体验约束、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等,最大程度的接近ICU患者的实际状态。
感同身受找到最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
“‘约束’是ICU最常见的,当我真正躺在这里,手脚被约束,才知道是这样一种感觉:一动不能动,毫无安全感,很快手臂开始麻木,一个小时的时间感觉超级漫长,连监护室里的日光灯、空调声、监护仪的滴滴声都让我莫名的烦躁。”
“气管插管太难受了!恶心、想吐,口水一直在嘴里打转,又咽不下去。用上呼吸机以后,想吸气时呼吸机把‘气’给带走了,想呼气时呼吸机把氧气打进来了,非常难受!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拔管。可是双手被约束,动不了;嘴里有东西,说不了话,没法跟医护人员表达,只能被动的等待、忍受……”体验护士说。
“每天给病人插胃管,轮到自己时也会紧张。进胃管时,刚开始鼻腔会疼,进到食管时会觉得恶心,刺激的眼睛想流泪。胃管是用来给病人打饭、鼻饲的,但是外部的管稍微动一动,鼻粘膜就刺激的疼。”另一位体验者说。
还有一位非常勇敢的护士张瑞升,在看到其他护士体验气管插管的“痛苦”过程以后,依然执着地自己给自己进行气管插管。
张瑞升反复用尝试麻醉药品漱口、做雾化,但最终还是因无法克服恶心呕吐的本能反应而终止。
“整个过程特别特别难受,恶心的感觉非常强烈,虽然用了麻药,自己强力控制,但恶心这种最原始的反射根本控制不住。虽然失败了,但是这种极限的体验依然带给我很大收获,能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工作。”张瑞升说,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必须使用静脉麻醉药品,等麻药过去、病人清醒后,作为护士的他们应该多注意、多评估患者的疼痛状态、恶心程度。
听着体验者们的感受,张立文很是感慨:“躺在床上体会到的,跟站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愿意用自己健康的身体去体验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操作,只是为了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真实的感觉,来调整自己的护理、操作”
换位体验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医患双方不能换位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患关系,而济医附院ICU的这次“患者体验”,让7名年轻护士通过换位体验,真正体会到了病人的苦处,同时总结出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
张立文告诉记者,因为真正体会过患者的痛苦,再给患者进行操作时,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非常不一样,尤其对清醒病人进行宣教时,完全不似以前流程式的、空洞的宣教,而是会从自身的感受去指导患者如何配合。
“这样的宣教无疑是非常接地气的,患者非常愿意接受的。”张立文说,“患者体验”提升了科室的服务质量,让患者更加满意,今后,大家会带着这些感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来源:大众网)
济宁人编辑整理微友留言不代表本站观点
“济宁人”法律顾问单位:山东开正律师事务所
相关法律问题请拨:(刘律师)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w/1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