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岑巩贵州岑巩ldquo智慧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509122.html

贵州岑巩:“智慧扶贫云”算好精准账

“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致贫原因……”4月13日,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打开手机APP,熟练地将数据录入系统,通过经纬度标识,确认贫困户的位置,结合照片,一本有图有真相的扶贫账册便跃然眼前。

扶贫信息作为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录入精准至关重要。岑巩县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打造“智慧岑巩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仅养牛一项收入就实现6万元,还有其他农作物创收1.2万元。”郑尔先高兴地说,“除去成本,去年家里就实现了脱贫。”

52岁的郑尔先是塔山村的贫困户,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2亩薄田,为抚育两个女儿读书和赡养父母,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年,村里发展养牛产业,首先就把郑尔先家纳入了。他用申请来的5万元“特惠贷”和亲友处筹措来的钱,建起了平方米的养牛场,养起了8头黄牛。有了产业覆盖,手头日渐宽裕,年底郑尔先家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该县的“智慧扶贫云”系统上,仍然可以查询到郑尔先一家的信息,系统显示,通过各项指标评估,他家已达脱贫标准。

一块显示屏,一张岑巩地图,跳动的数据将家庭构成、收入来源、身体状况、住房状况等信息实时呈现出来……“智慧扶贫云”是该县挂图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系统可是帮了大忙。”提起这个“高大上”的系统,赵冰竖起了大拇指,“过去两眼一抹黑,现在思路清晰,扶贫工作也一下子有了‘抓手’。”

“扶贫云”围绕精准识别,重点对该县2.88万贫困人口、66个贫困村,以及、、年已脱贫的3.14万人口进行动态监测。融扶贫综合门户、贫困对象平台、指挥作战系统、资源调配平台、工作绩效评估等5个方面16个子系统的云架构体系,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建成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项目资金为重点的扶贫工作移动巡检系统。对贫困户、扶贫项目的定位已精准到村级,实现对扶贫项目随时抽查、随地核查。

3月投入使用以来,“扶贫云”实时记录全县11个乡镇的贫困户情况,智能分析贫困户、贫困村的数据和制定最佳帮扶措施,动态掌握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资金拨付管理情况,让群众走进“大数据”,体验“云服务”。(吴寿静)

——摘自《中国财经报》,另《西南商报》也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农技“红包”助春耕

“大家在剪枝时,选留强壮的作为主枝,要以测土配方科学施有机肥,这样才能壮大果实增产增收。”近日,在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镇楠木坳思州柚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给农户讲解春季果树管理技术。

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岑巩县积极开展送农资农技上门,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以及免费向困难群众赠送农资等优质便民服务,为农户开展春耕提供便利。

据了解,该县计划实施杂稻制种4.2万亩,已引入杂稻种子生产企业7家;落实烤烟种植面积3.37万亩,现有思州柚种植面积4.2万亩,挂果面积2.6万亩,全县储备种子吨,有机肥吨,农膜60吨,农药22吨,积农家肥2.67万吨,为春耕保驾护航。通讯员吴寿静李昌焯摄

——摘自《西南商报》

五年帮扶情带富“土家”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到帮扶点岑巩县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综述

年,参与协调落实项目18个,总投资.94万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党建多个项目;

年,结对帮扶贫困户58户,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8名,积极协调资金3.11万元用于教育和养殖帮扶,争取到5万元资金修通偏远山村的通村公路;

年,对口帮扶羊桥、郑福、龙统三个村63户,帮扶经费共计元,其中,计生帮扶元,养殖帮扶元,教育帮扶00元,公益事业支持元;

年,共投入帮扶资金7万元,帮助郑福、龙统两个村改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

……

自年以来,黔东南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把服务全省大扶贫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五年来,该部门先后委派一名县级干部和四名科级干部(均为硕士研究生)到帮扶点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开展驻点帮扶工作,走村入户调查民情,围炉夜话倾听民声,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奔走山路嘘寒问暖,发展产业致富群众,为该乡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得当地群众好评。

项目帮扶,夯实小康基础

“真要感谢他们送给我的鸡苗哦!”说起驻村干部,龙统村蚂蝗田组向长海感动不已,去年3月,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驻村干部付长辉到他家遍访,了解到他没有经济来源后,给他送来了60多只本地鸡苗,临近年春节,他的鸡苗也已长大,一只鸡卖七八十元,仅这些鸡就给他带来了四千多元的收入。

年,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投入帮扶资金3.15万元,帮助郑福、龙统、羊桥3个村63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多羽,通过产业帮扶,贫困户户均预计增收元以上。五年来,该部门积极协调并落实基础设施、民生等各类项目43个,金额总计.24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该部门以项目化开展帮扶的经验得到州相关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并建议推广。

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年,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远卿挂任岑巩县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任职期间,张远卿在三个月内徒步走遍了羊桥乡15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走访群众人次,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41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编制了符合羊桥乡发展实际,代表群众远景,体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集团帮扶羊桥乡—年三年行动纲要》。因为张远卿经常穿着桶桶鞋(即雨胶鞋)走村串户,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桶桶鞋书记”。

年,在该部门派出挂任羊桥乡副书记李坤伦的带领下,王君臣、娄碧贵、付长辉三位驻村干部通力配合,多方调研,编制了《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同步小康创建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应岑巩县政府邀请,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远卿先后五次带队深入岑巩县羊桥、大有等乡镇调研,无偿帮助编制完成了《岑巩县农文旅一体化景观概念规划》及羊桥、大有、凯本、平庄4个乡镇农文旅一体化景观概念规划。

真抓实干,做好驻村工作

“这次回乡,没想到通村水泥路都修到家里了,真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和这些驻村干部呀!”望着笔直干净的水泥马路,该乡郑福村弯冲组返乡农民工戴中华笑得合不拢嘴。

要致富先修路。年伊始,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派驻郑福村的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娄碧贵在走访群众、收集群众诉求的基础上,了解到弯冲组是郑福村唯一还未实施进组道路硬化的寨子,整个寨子只有31户人,且许多人家经济条件不好,筹集修路资金十分困难,光靠自身力量难以实施“一事一议”道路硬化项目。于是积极向单位汇报争取支持,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确立了修路帮扶项目,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人少任务重和经费紧的条件下,为保证帮扶不走形式,扶贫不走过场,一方面选派四名科级干部驻村帮扶,在关爱驻村干部的基础上同时严格要求他们守纪律树形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安排帮扶资金19.22万元,帮助羊桥、龙统、郑福三个村改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

在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帮扶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如今的羊桥乡早已旧貌换新颜,只见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笔直的水泥路到村到户,一栋栋小别墅拔地而起,豪华小轿车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俨然一个生态田园式的民族乡。(特约记者徐学练)

——摘自《西部开发报》

岑巩县为名临聘人员补缴公积金

记者昨日从岑巩县公积金管理部门获悉,岑巩县对该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人补缴了公积金.15万元,月缴存额49.43万元,给这些人员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据介绍,为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公积金问题,实现“安居梦”,岑巩县出台了相关文件,决定从年10月起,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补缴公积金,截至4月12日,该县补缴住房公积金工作已全面完成。(彭圆兰杨军记者罗茜)

——摘自《贵州都市报》

岑巩县拟投资1.5亿打造“森林公园”

今年,岑巩县拟投资1.5亿元打造集文化观光、农乡体验、运动体闲、生态涵养于一体的综合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位于该县思旸镇马坡村高速公路旁,以龙家坡为中心,东抵杉木沟蜡树坳、南抵沪昆高速、西抵魏家坡、北抵马坡村通村老公路以上米。建设范围.51公顷,主要包括蓬门迎客区、古韵思州区、隐世人家区、丛林漫步区、绿化种植区、水电及附属设施;集休闲游览、体育健身、生态保育三位一体,形成以文化传承、观光休闲、山地户外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创新型森林公园,打造成服务于全县市民的公园典范,为岑巩文化旅游业增添新的亮点、活力。

目前,森林公园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年3月将全面完工。建设过程中将尊重地形与原有的道路,尽量不占林地,不大面积挖填土方,在有限的空地与公路填土场内设置景观。(彭圆兰伍洪亿)

——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张超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shizx.com/jnxw/13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